失效机制是导致零件、元器件和材料失效的物理或化学过程。此过程的诱发因素有内部的和外部的。在研究失效机制时,通常先从外部诱发因素和失效表现形式入手,进而再研究较隐蔽的内在因素。在研究批量性失效规律时,常用数理统计方法,构成表示失效机制、失效方式或失效部位与失效频度、失效百分比或失效经济损失之间关系的排列图或帕雷托图,以找出必须首先解决的主要失效机制、方位和部位。任一产品或系统的构成都是有层次的,失效原因也具有层次性,如系统-单机-部件(组件)-零件(元件)-材料。上一层次的失效原因即是下一层次的失效现象。越是低层次的失效现象,就越是本质的失效原因。
1、失效分析技术
机械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失效现象。
机械构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现象称为失效。
分析引起机械构件的失效原因,提出对策,研究采取补救措施的技术和管理活动称为失效分析
2、失效分析的目的
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目的,找出造成机械产品失效的原因及影响因素,提出改进措施,以防止同类失效现象的重复出现。
以技术攻关为目的的失效分析。
以劣质产品的确定和处理为目的的失效分析。
仲裁性的失效分析。
为进行修复而作的失效分析。
3、失效的主要形式
变形失效
断裂失效
腐蚀失效
磨损失效
4、失效件测试与分析
直观分析(宏观分析)----直观分析主要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观察,是以后各项试验分析的基础,十分重要,须仔细进行。直观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内容:
观察整套装置或整个部件,了解失效装置各部分的作用。
初步确定失效形式,如韧性、脆性、疲劳、腐蚀或磨损。
根据断口形貌确定裂源位置。
根据断裂特征推测加载方式(拉、弯、压、扭等),应力大小、应力方向。
根据断裂特征判断是否由缺陷引起,如材质缺陷、制造加工缺陷、装配缺陷等。
根据断口形貌初步确定环境介质影响,对未断裂的腐蚀失效件表面、粒屑、介质进行分析观察,初步提出属于何种腐蚀失效。
对磨损失效件的表面磨损形貌、表面裂纹、磨粒等进行观察。
5、取样
对分析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试样,在现场调查时应有计划,取样的部位及数量应合理确定,取样要有代表性,检查失效件的力学性能、金相组织、化学成分等须在失效源附近取样,而对比试样则要远离裂源区。对于断口试样取样时注意防止对断口的损伤,对于大件取样一般用火焰切割或机械切割,切割时离分析部位要保持一定距离,以保证分析样品的组织和性能不受切割热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