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压力管道检测是指对承受内压或外压的管道进行的检查和评估,以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。这包括对管道材质、焊缝、防腐层、支吊架等进行检查,以及对管道进行水压试验等。
从广义上理解,压力管道是指所有承受内压或外压的管道,无论其管内介质如何。压力管道是管道中的一部分,管道是用以输送、分配、混合、分离、排放、计量、控制和制止流体流动的,由管子、管件、法兰、螺栓连接、垫片、阀门、其他组成件或受压部件和支承件组成的装配总成。
管道特点
1、压力管道是一个系统,相互关联相互影响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2、压力管道长径比很大,极易失稳,受力情况比压力容器更复杂。压力管道内流体流动状态复杂,缓冲余地小,工作条件变化频率比压力容器高(如高温、高压、低温、低压、位移变形、风、雪、地震等都有可能影响压力管道受力情况)。
3、管道组成件和管道支承件的种类繁多,各种材料各有特点和具体技术要求,材料选用复杂。
4、管道上的可能泄漏点多于压力容器,仅一个阀门通常就有五处。
5、压力管道种类多,数量大,设计,制造,安装,检验,应用管理环节多,与压力容器大不相同。
对压力管道的检验检测工作包括:外观检验、测厚、无损检测、硬度测定、金相、耐压试验等。而磁粉检测则是无损检测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。磁粉检测的能力不仅与施加磁场强度的大小有关,还与缺陷的方向、缺陷的深宽比、缺陷的形状、工件的外形、尺寸和表面状态及可能产生缺陷的部位有关。因此就有各种不同的磁化方法。
对于锅炉、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,常用的磁化方法是:磁扼法和触头法。
磁扼法
磁扼法是使用便携式电磁扼两磁极接触工件表面进行局部磁化,用于发现与两磁极连线垂直的缺陷。
磁扼法的有效磁化范围一般是以两极间连线为长轴(L),从两极连线中心处向两侧各114L为短轴的椭圆形所包围的面积。如果两磁极间距太小,由于磁极附近磁通密度过大会产生非相关显示,磁极间距太大会造成磁场强度不够。所以磁极间距通常选用50-200mm。要求使用磁扼最大间距时,交流电磁扼至少应有44N的提升力,直流电磁扼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。
触头法
触头法又叫支杆法、刺棒法、手持电极法或尖锥法。它是用2个触头接触工件表面,通电磁化,产生一个畸变的周向磁场,用于发现与两触头连线平行的缺陷。
触头间距过大,磁化电流流过的区域变大,使磁场减弱,触头间距过小,电极附近磁化电流密度过大,易产生非相关显示。因此,一般取触头间距为75-200mm。操作时应保证触头与工件表面接触良好后,再通电磁化,否则会引起工件烧伤。关闭电源后再拿开触头。